指挥21万大军出征需要综合考虑兵种搭配、行军路线、资源补给和战场指挥四大核心要素。陆军应以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为主力,搭配反坦克单位保护侧翼,空军需配置轰炸机群提供火力支援,海军则负责运输重型装备和保障海上补给线。部队编组时需确保各兵种比例协调,避免单一兵种过多导致被针对性克制。重型坦克承担前线抗伤任务,自行火炮负责远程火力覆盖,步兵单位用于占领关键建筑和清扫残敌。

优先侦查目标区域地形和敌军布防情况,避开山脉和森林等阻碍行军的地形。沿海城市作战时需提前规划海军登陆点,确保陆军能快速展开阵型。远距离出征需建立中转站或利用盟友城市进行补给休整,避免因疲劳度降低战斗力。运输机群应提前部署至前线机场,为陆军提供快速支援通道,同时运输船队需在安全海域待命以应对突发状况。

资源管理是维持大规模军队作战的关键。出征前需储备至少24小时的石油和弹药消耗量,并在沿途占领资源点建立临时补给站。每个城市应保持3-5万黄金储备用于紧急募兵,同时安排后勤军官带队采集野地资源。特别注意空军和海军单位的特殊补给需求,战斗机需要定期返回基地补充燃油,战列舰则依赖港口维修设施。建议采用三班轮换制度,使30%部队处于休整状态。
战场指挥需要精确计算各兵种射程和移动速度。重型坦克应保持与敌方炮兵200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,自行火炮需部署在步兵掩护范围内。空军单位出击时机要配合陆军推进节奏,首轮轰炸重点清除敌方防空设施。遇到坚固城防时,可采用围三阙一战术,集中火力突破薄弱环节。实时关注部队士气值变化,当整体士气低于50%时应考虑暂时撤退重整。海军舰炮支援要提前校准坐标,避免误伤友军。

后期作战要注意军团协同和情报共享。与盟友建立联合指挥部统一调度兵力,通过侦察机群构建战场情报网。占领后的城市立即修建防空塔和岸防炮,防备敌军反扑。高级军官要分散配置在不同部队,降低被斩首打击的风险。特殊兵种如工程兵和医疗队应编入第二梯队,负责修复占领区和救治伤员。最终胜利取决于对战场细节的持续优化和战术的灵活调整。
